靜脈血檢體採集

  1. 止血帶應綁在離下針處上方7.5至10.0cm處。
  2. 同一個地方使用止血帶,不可超過一分鐘,若是超過一分鐘,則可能造成血液滯留,亦可能造成血腫,導致結果值異常。若是鬆綁後要再次使用,尚須相隔兩分鐘為佳。
  3. 若病人皮膚狀況不適合使用止血帶,可將其綁在衣服上方,或以紗布相隔。
  4. 血管找尋方式為利用指腹尋找靜脈血管並觀其走向。
  5. 一般採血以肘靜脈為主,選擇明顯且具有彈性的血管,一般肘靜脈採血建議部位如下:

    A、尺骨中靜脈(Median cubital vein):位於肘窩的表淺靜脈,最常被選的肘靜脈穿刺部位。

    B、貴要靜脈(Basilic vein):位於肘前臂,為肱靜脈分枝。

    C、頭靜脈(Cephalic vein):位於肘上臂,為腋靜脈分枝。

    D、手背上的靜脈。 手背上的靜脈

  6. 若找不到適合採血的靜脈或因檢驗需求而需採集動脈血時,通知開單醫師,應由受過動脈採血訓練之醫師或專科護理師進行採血,並告知病人採血原因及採血後務必緊壓採血處10分鐘以上,直到不再流血為止。
  7. 血管選擇位置在下列部位應避免抽血:

    A、面積廣大之傷疤(如燙傷痊癒處)。

    B、乳房切除後同側手臂血管,多半會淋巴滯留不宜抽血。

    C、注射專用之靜脈導管、腹膜透析之靜脈。

    D、廔管及人工血管。

    E、點滴輸入同側手臂。

    F、輸血同側手臂。

    G、水腫部位。

    H、血腫部位。

    I、動靜脈瘻管或任何導管同側手臂。

    J、受感染部位

  8. 空針採血:

    A、利用空針採血時,應確定針頭與針筒是否密合,並以排氣的方式來確認針頭是否流暢。

    B、取酒精棉或以酒精棉片,來回用力擦拭欲抽血之部位,消毒範圍約直徑10 cm(消毒後勿再以手觸摸採血部位),去掉針頭蓋,針頭之斜面部分朝上,以小於30度角度穿刺,待回血後慢慢拉出血液,切勿用力拉,以避免溶血,若無法順利採血的話請重抽。

    C、採取足夠的血液後以乾棉球滅菌或紗布或酒精棉片壓住抽血部位,拔出針頭,請病人按壓止血5 分鐘。依照試管分裝順序沿著試管斜面使血液自然流入,分裝後需立即混合血液,使血液與抗凝劑作用完全。

  9. 真空採血:

    A、真空採血針去掉尾部白色蓋子,旋轉套牢於 holder 中,將試管置放於holder後方待用,但切勿將試管推入holder 中,否則試管將失去真空壓力。

    B、取酒精棉或酒精棉片後,來回用力擦拭欲抽血之部位,消毒範圍約直徑10 cm(消毒後勿再以手觸摸採血部位),去掉針頭蓋,針頭之斜面部分朝上,以小於30角度穿刺,感覺已進入血管後將試管推入holder 中,若已回血即可進行採血,於採夠適當血液量後拔出試管,再插入另一支試管直到全部採血完成。若無回血可以稍微移動一下針頭,若一直無法回血時可以試另一支試管(因為有時是試管失去真空),若仍無法順利採血的話請重抽。

    C、抽血後鬆開止血帶,壓上消毒過之乾棉球,並拔出針頭,等病人確實壓住傷口後才可以放開,並請病人止血5 分鐘,以達到完全止血避免淤血發生。

    D、多試管之收集:為避免抗凝劑的相互干擾,採血順序如下圖所示。

多試管頭蓋分類
多試管收集說明